1992年2月20日至22日,短短3天時間,香港多家報紙、電視臺和外國駐港新聞機構,發出數百篇有關鄧小平外出視察的稿件。香港和世界的輿論為什么如此關注鄧小平的一次視察呢?
請看《百煉成鋼:中國共產黨的100年》第五十四集 東方風來滿眼春
隨著蘇聯解體、東歐劇變,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的實踐陷入低潮。國內有人對社會主義前途缺乏信心,對改革開放產生懷疑,提出姓“社”還是姓“資”的疑問。中國究竟向何處去?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,鄧小平的一舉一動,自然牽動著世界的目光。
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,88歲高齡的鄧小平先后到武昌、深圳、珠海、上海等地視察。他一路走,一路看,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談話。
與八年前他看到的相比,深圳從一個大工地,變成了繁華都市。
時任深圳市委書記李灝回憶:“小平同志說,深圳的建設成就,明確回答了那些有這樣擔心那樣擔心的人。特區姓‘社’不姓‘資’。不要驚慌失措,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,沒用了,失敗了。哪有這回事!”
深圳國貿大廈,高高聳立,直插云霄。深圳的建設者曾在這里創下了“三天一層樓”的紀錄,成了“深圳速度”的象征。1月20日,鄧小平乘電梯登上160米高、53層的國貿大廈旋轉餐廳,俯瞰深圳全貌。
看著眼前中國最年輕的大都市,鄧小平談興很濃。他提出“三個有利于”標準:要把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,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,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判斷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?;韭肪€要管一百年。動搖不得。要繼續發展下去,要使人民生活繼續提高,他才會相信你,才會擁護你。
當年留下的現場影像,記錄了鄧小平那段著名的談話:“中國只要不搞社會主義,不搞改革開放、發展經濟,不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生活,走任何一條路,都是死路?!?/p>
鄧小平精辟闡述了計劃和市場的關系,指出: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,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。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。社會主義的本質,是解放生產力,發展生產力,消滅剝削,消除兩極分化,最終達到共同富裕。
在關鍵時刻,鄧小平為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。
時任《深圳特區報》副總編輯的陳錫添,作為跟隨采訪的記者,見證并記錄了鄧小平視察深圳的全過程:‘’這個照片是第二天小平同志在國貿大廈聽李灝書記的匯報,這個就是我,我心里很激動,我就感覺這是非比尋常的一件大事?!?/p>
1992年3月26日陳錫添撰寫的《東方風來滿眼春——鄧小平同志在深圳紀實》長篇報道,在《深圳特區報》頭版發表,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。3月30日新華社向海內外全文播發此長篇報道,世界各國主要媒體都紛紛轉載和播發。
東方風來滿眼春。南方談話,使鄧小平一生的光輝業績達到新的高度。它猶如一股強勁的東風,從理論上深刻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問題,驅散了人們思想上的迷霧。
它是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又一個解放思想、實事求是的宣言書,引領中國改革開放迎來又一個明媚的春天。
1992年6月起,長江沿岸的5個城市陸續對外開放。此后,其他17個內陸省會城市及一些內陸邊境城市也相繼對外開放。中國由此形成了沿海、沿江、沿邊多層次、全方位、寬領域的開放大格局。
1997年,黨的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。鄧小平理論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,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,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,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創之作,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。